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30:16    次浏览
“在北京的大栅栏那边有条胡同,我发现全是上个世纪的书..……”在网上不经意看到的一条留言,勾起了我的好奇心。 找到这家旧书店,其实一点都不费劲。即便门面被绿植包围,牌匾也被遮掩,却丝毫抵挡不了它独特的魅力。 内观堂书店一家毫不造作特接地气的旧书店。一脚踏进来的那一刻就像坐了时光机,屋内各种旧书和老玩意,从连环画到红宝书啥都有,颇有几分收藏老北京物件的私人博物馆意味。 大概40多平米的小房间,被摆的满满当当。这里图书的种类虽然不能和中国书店相提并论,但也还算丰富,多以60、70、80年代的书籍为主:历史、社科、哲学、小说、课本、连环画,还有大量的外文旧书,把不大的书店弄得几乎没有下脚的地儿,好在书店的主人很会摆放,刚好留出一条供客人驻足的小过道。 随手拿起一本毛主席语录,心中的激动之情油然而生。 除了堆积成山的书,各种铁皮玩具、裱着泛黄照片的相框、小时候用过的记事本、一圈圈拨号的老电话……随见之处都是满满的回忆。 chua guai老一辈人小时候一种用羊骨头做来玩的小玩意,本以为只有咱中国人玩呢,没想到那天碰到一法国人,说他妈妈那会竟然也玩这东西,还挺国际化。 七几年的理光相机,简直可以算古董了,拿在手里都有点小激动呢。 九几年的吸水钢笔,这可是那时候的国民钢笔呀,人手一只都不为过。 父母那辈用的粮票,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,不禁勾起我对那个年代的幻想。 用框裱起来的演出单,看着上面所写的年代,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,既遥远又仿佛近在咫尺。 还发现了小时候最爱用的香香,嗯~还是那熟悉的味道。 你们猜猜这是干嘛的,估计现在的小孩压根就没见过吧。这个是蛐蛐罩,用来抓蛐蛐的,小时候大伙一起抓蛐蛐,甭提多开心了,现在,就连蛐蛐的叫声都很少能听到了。 还有这沙包、毽子,都是书店老板代阿姨自己亲手做的。这小沙包是代阿姨用自家剩下的花布做的。里面用的是樱桃籽,阿姨说不砸人。 说到代阿姨,她可是这个旧书店的灵魂人物。这家店里其实真正值钱的不是那些旧书,不是那些旧玩具,而是书店的老板——一位和蔼的50多岁的老北京阿姨,和她的人生阅历。 代阿姨是个典型的自来熟,谁来都能跟你唠半天。跟你聊聊胡同里的家长里短,聊聊那些旧物的故事。 房子是阿姨自己家的,阿姨内退后开了这店,老玩意儿也都是自己收集来的,有些还卖,有些根本不卖只摆着看,就图一乐。 店门外的木牌子是阿姨的老伴亲手做的,代阿姨自己没事也绣绣虎头鞋什么的,还有脚踏风琴自弹自唱,生活非常闲适。 代阿姨有许多关于老北京的记忆,当谈起之前的大栅栏、前门、老北京,她就能立马能翻出一本旧书,准确无误地翻到那些老照片。 -大栅栏同一地点对比照-和代阿姨聊天时,还发现了个好玩的事,这张照片里和代阿姨合影的老外,竟然就是此书的作者,那天他正好来店里溜达,发现了自己的书,你说巧不巧! 不知不觉待了将近俩个小时,代阿姨和我分享了很多有趣的事,但我并不想都告诉你。 待你闲暇之时,来此内观堂,自己与她聊上一聊。有爱的小贴士店名:内观堂Bookstore地址:铁树斜街胡同(近大栅栏西街)营业时间:随心情、随缘